德英生物科技
News

健康新知

2022.03.25

健康新知

肝臟好,真的較不易生病嗎?

郭國華 藥師(原高雄醫學大學教授)

近期新冠病毒(COVID-19)肆虐,造成全球生命與經濟的重大損失。各國積極研發疫苗,希望透過注射後產生抗體抵抗入侵病毒,或以戴口罩避免經口鼻感染。

然而,同樣感染新冠病毒,為何有些人無症狀、有些人雖檢出病毒 RNA 卻無感染力,有些症狀輕微而另一些卻危及生命?這些人過去皆未接種疫苗,卻表現出不同病程。除了感染病毒量差異外,若僅以慢性病或高齡等因素解釋仍嫌不足。

實際上,最終關鍵往往在於肝臟功能。當肝臟功能不佳,免疫系統防禦力下降,肝臟無法於第一線阻擋病毒入侵,就可能導致感染加劇。

病毒入侵途徑主要為人體外露黏膜組織,例如口、鼻、眼、肺與皮膚傷口等。根據血液循環機制,所有血液皆需經肝臟過濾與解毒。坊間常說「肝若好,人生是彩色的;肝若好,身體較不容易生病」,其實確有科學根據。

談到免疫,許多人直覺聯想到抗體,但抗體的產生是人體第二線防禦。肝臟才是人體第一線免疫防禦器官,亦是全身最大的網狀內皮吞噬系統(Reticular Endothelial Phagocytic System)

肝臟與免疫系統示意圖

肝臟血管內駐紮著大量免疫細胞——庫佛氏細胞(Kupffer Cell)。它是一種巨噬細胞,由單核球停駐於肝竇血管壁發育而成。

平時,庫佛氏細胞負責辨識與吞噬老化紅血球,分解血紅素(Hemoglobin)中的球蛋白(Globin)為胺基酸再利用,血基質(Heme)則分解成鐵離子與膽紅素(Bilirubin)。鐵離子回收生成含鐵蛋白(Ferritin),供新血紅素合成;膽紅素則隨膽汁排出體外。

當外敵入侵(如細菌或病毒),駐紮肝臟內的庫佛氏細胞會立即啟動吞噬反應,試圖在第一時間清除病原。若數量過多難以完全消滅,便會釋出訊號,啟動第二線防禦:干擾素與自然殺手細胞(NK Cells),共同對抗入侵者,最後才會誘發抗體生成。

因此,維持良好肝臟功能,讓第一線免疫防禦有效運作,是守護健康的根本。「肝若好,人生是彩色的;肝若好,身體較不容易生病」確有其科學依據。

德英生技提醒:肝臟是身體防線的守門員,日常應維持規律生活與良好飲食,遠離肝毒性物質,定期檢查肝功能,才能長保健康。